羚励天使 发表于 2011-4-14 08:44

:han:

weivc 发表于 2011-4-14 08:56

40姐姐加油渡难关.[:2-117:]

windy_w 发表于 2011-4-14 23:56

回复 48# tqtwo


我们资助的都是小学生,不像Y2里资助的有大孩子。我们 资助孩子的钱是一年份的直接交到老师的手里,由老师每月发给孩子,所有情况我们都是直接跟老师联系。我经常会在老师偶尔下山时接到电话或者QQ留言,说别再资助XXX孩子了,换一个吧,会害了他的,他总跟同学说,有人钱多花不完,让我帮着花,我客气什么,花就是了,没准还能多要点呢!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说的是实话啊,他也理解不了老师的苦心啊,也许是亲属也这么说的,孩子就跟着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不能在思想上要求太多的。

tqtwo 发表于 2011-4-16 00:58

回复 53# windy_w


    悲哀,真正的悲哀,得到帮助的孩子肆意挥霍,而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却得不到救助;有的孩子是不花白不花,有的孩子是翘首以盼而得不到救助,不得不辍学,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心态。
究竟是当初孩子被纳入救助对象时把关时出了问题;还是这种救助模式出了问题?有没有好的约束机制来管制这笔钱的用途?值得深思。

tqtwo 发表于 2011-4-16 01:14

本帖最后由 tqtwo 于 2011-4-16 01:17 编辑

是的,思想上是不能要求太多,施恩莫望报嘛。
资助者的钱也不是捡来的,当然不希望别人“不花白不花”。资助者最大的心愿是自己物和资能够帮助到被资助人实实际际的困难。而不是要求被资助者受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mai 发表于 2011-4-16 18:49

团结没出问题,耐力也似乎没有问题,问题是要救助的人太多了,这里话水灾、地震,那里讲希望小学 ...
tqtwo 发表于 2011-4-13 15:26 http://bbs.l38.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实话实说,我(夫妇)研究这个问题,也许也比40深,只是我不想多讲, 我不单自己研究,而且向下一代又下一代申延,
但我做事有自己原则,首先是自量力,不做力所不能的事,例如再入东泗孟乡是身体不能支持了,我不会再勉强自己,而我只资助初中到小学的孩子,原因是16岁后的人应学会自食其力,要我资助高中及大学的孩子,我是不同意的,
但我不会反对,故我选退出,我个人认为,一个乡间孩子如16岁后还未懂如何谋生,那我有什么能力再扶持他?
有急事办,待续!

我爱法国电影 发表于 2011-4-16 20:14

罪恶的社会制度下
指望个体的良心发现
同样是一种错误

mai 发表于 2011-4-16 23:00

我们是去助学,而非去包办救学,因为我们无此能力,一个人上了16岁而又在穷山区,那太多穷乡的孩子父母去了大城市打拼,而换回下几代人的前途,包括我也曾经卖了我自己, 孩子的家长不为自己孩子尽责,这是我在助学中发现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讲一部份人不负责任让另一部份人代其受过,这就产生了另一原则大事,我曾为帮泗孟一乡民下广州打工,所费的心血很巨大,换回来是他宁愿无工作,也不愿捱,这类人值帮吗? 个别孩子的家长,己成希有之物,......

mai 发表于 2011-4-16 23:06

我先不评坐上千公里或几千公里飞机入山助学是极之不合理,
亦根本不能是长久的,
助学人,人人皆要谋生计,皆要养妻活儿,他们总不会亦无可能40一呼,次次就到,
我在有生之年,放长眼光,察看40你一人单槍匹马守多少年入泗孟乡?

mai 发表于 2011-4-16 23:08

正因为40 你眼中无了集体,这也是我看不好之原因之一,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