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1118-1214欧元短线交易贴(附中长期趋势分析判断,本贴将无折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讲的是福汇吧?
发表于 2007-11-2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还有恒生的吧??/
发表于 2007-11-2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IFX应该不错的吧
发表于 2007-11-2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平台好,稳定,就是有1美金的佣金 ,欧元进场先亏掉4.25个点。但功能很全捏
看图说话
发表于 2007-11-2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休息吧!!!行情现在同样在休息哦
晚上见
发表于 2007-11-2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6楼 的帖子

这确实有点黑 没道理啊
发表于 2007-11-2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休息片刻吧!!!




请阅:::


「underinformed people making irresponsible remark」(不知內情的人作出不負責任批評)。我發現那句用處非常大,尤其是當你決定不聽任何人意見的時候。
「八字真言」﹕「毅力、自信、自律、反省」。
年年知為誰生
鬨閽闕闍閨閏
故人故情懷故宴,故望相思不相見
中華民國和平地承接了清朝的政權,也繼續了清朝對原有的私有產權的承認,兩代政權轉接間,沒有經過財富大轉移。「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死人雖多,但頂多不過是人口的一成,遠遠及不上以往改朝換代的大混戰時,死亡人數往往高達人口的五至九成。因此,中國的土地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所以,共產黨提倡「土改」,就是把土地分給農民,農民因而支持共產黨,國民黨遂被打敗,解放後以為農民分到土地,誰知後來實行共產,土地收歸國有,只有生產大隊耕公田,農民卻無私田可耕,比周代井田制度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情況還要糟,問題又再出現。
至今為止,人類只馴良了十四種大型食草動物。最流行的五大家畜是:
山羊、綿羊、豬、牛、馬,而其餘的九種則為:阿拉伯駱駝(單峰駝)、雙峰駝、駱馬和羊駝(出自同一祖先「野生羊駝」-Guanaco)、驢、馴鹿、水牛、氂牛、巴里牛、東南亞野牛。
在二十世紀的上半部,中國出現了春秋戰國以來未曾出現過「百家爭鳴」的局面,但只是曇花一現。共產黨統一了政治,同時鎮壓了思想,只准傳播一套新的「共產典範」。
中國共產黨既是湯恩比所說的「統一帝國」,也是「統一教會」。馬克思主義其實類同宗教,都是對一種思想或理想的無限崇拜,同樣馬克思主義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最有名的是列寧和托洛斯基的不同詮釋,因為列寧是馬克思主義的「亞聖孟子」,所以也就非得採用列寧的「注」不可。因為斯大林在政治鬥爭中擊敗了托洛斯基,共產黨遂採用斯大林的「疏」。共產主義到了中國之後,毛澤東再詮釋「列寧主義」和「斯大林主義」,是為「毛澤東思想」。為了將「毛澤東思想」精益求精,務求令人民的思想做到最簡單、最一致,遂把「毛澤東思想」簡化為一本小小的「紅寶書」《毛語錄》。
「八股」是「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相當於文章的起承轉合。
中國歷史上的北伐,只有三次成功的個案。而三次都是在大混亂之後,新朝代崛起之時。

公元前二二三年,楚國被秦始皇所滅,殺戳極慘,所以楚國人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即是楚國縱使死剩三家人,也必定要把秦國亡掉。項羽是前楚國的大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將軍;劉邦是安徽人,也是楚國的遺民,出身寒微。他們戰勝了北方的秦國,劉邦還統一了中國。這是第一次北伐成功。

第二次是朱元璋。他先取山東,再奪河南;最後會師直搗大都,推翻元朝的統治,把蒙古人趕往大漠以北。朱元璋生於南方,定都金陵,即是今天的南京。

然後第三次的北伐,則輪到五百年後,蔣介石的平定軍閥、統一中國了。
在十世紀,後唐大將石敬塘叛變,向北方的契丹人政權遼國求助,遼國幫助石敬塘成立後晉王國,石敬塘則割讓長城以南十六個州的土地,作為報酬。這十六個州,,世稱「燕雲十六州」,「燕」指幽州,是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過的三個燕國的首都,即是現時的北京,「雲」指雲州。石敬塘在歷史上和秦檜、吳三桂齊名,成為漢奸的代表性人物,因為燕雲十六州到了外族手中後,中國北京失卻了高山屏障,胡騎進駐河北平原,隨時大舉南下,宋朝因此不能不長期在開封駐紮大批軍隊,這就是《水澈傳》所說的「八十萬禁軍」,做成極大財政負擔和國防危機。在統一朝代當中,北宋最弱,正是起因於此。
漕運還有一個重要的副產品,負責漕運佚力船伕,遂漸發展成為清幫,是中國三大會組織之一。他們一面負責漕運,一面夾帶走私。南方帶上北方,叫「南貨」,南貨是最重要的一種東西就是紹興酒。紹興酒是十斤裝的,用瓷器裝盛,旁邊紋上花紋作裝飾,所以又叫「花雕」,「花雕酒」便是由此取名。一百斤米釀一百斤酒,如果多加二十斤米釀的酒,就叫「加飯」,即是「特級花雕」。其實花雕和加飯,都是紹興米酒,跟現時超級市場有售的「廣東米酒」同出一轍,只因花雕和加飯釀時加上了片糖,所以變成了赤紅色。

以前的人誕下嬰孩後,便會將一罈花雕酒埋在地底。嬰孩長大成人後,才取出來。如果孩子是男的,打算他考中功名後,才取出來,招呼親戚朋友,所以叫作「狀元紅」,但因為絕大部分的男子非但中不了狀元,連隨便考中一個功名也是難乎其難,所以退而求其次,兒子結婚時,也「趣趣地」把「狀元紅」喝掉算了。如果孩子是女的,則叫「女兒紅」,不消說,當她出嫁之日,便是「女兒紅」消耗之時。通常,那時一罈花雕酒只剩下三分之一,酒變得非常香醇,但並無酒味,傳統習慣是混和著新酒來飲。這就是「狀元紅」與「女兒紅」名字的由來。

中國人看地方的衰旺,說是看「風水」。而風水之說,始自東晉的大學者郭璞。

郭璞是一代才子,《晉書》說他:「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納於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算曆。」而且更精於「五行、天文、卜筮之術」。

有一次,郭璞為人安排葬禮,採用了「龍角」的儀式,這是皇帝才能用的儀式。皇帝微服出巡,看到了,立刻問主人,你不怕滅族嗎?主人答:「這叫『葬龍耳』注意:是龍『耳』,而非龍『角』,郭璞說,三年之內,就可以「致天子問」。」皇帝問:「是可以做皇帝嗎?」主人答:「不,是可以被皇帝問話。」(原文:「能致天子問耳。」)

後來王敦作反,抓住了郭璞,叫他為自己占卦。郭璞說:「失敗。」王敦又叫占卜自己的壽命,郭璞說:你快要死了。王敦大怒,再郭璞測他自己的壽命,郭璞說:「命盡今日日中。」果然,王敦把他拉出去斬首。

風水有四字訣:風、水、龍、砂。「風」是空氣的供應,「水」是交通,因為交通要靠水流來運輸,「龍」是山勢,「砂」是地質。

其中「龍」、「砂」兩項,主要是為「陰宅」,即是墓地而設。相信大家都知道甚麼是「龍脈」,而地質也直接影響到屍體的腐爛速度。以前為皇帝選墓地的風水師,最大的挑戰不是要找一塊子孫代代興隆的墓穴,而是要找一處絕不能有大量蟲蟻和地下水的地,因為後代「發」不「發」,要長時期才知道,到時風水師墓木已拱,大可「關人」,但如果掘下去有大量蟲蟻,表示未來皇帝遺體會被蟲蛀,如果地窖漏水,表示龍體會被水浸,在生的皇帝便貪龍顏大怒,這是抄家滅族的大罪。風水師為保一家大小的腦袋,非得有十成十的把握不可。

「陽宅」即是住宅和公司,則大多只看「風」和「水」,很少談「龍」和「砂」,故此叫作「風水」。

其實,單按地理因素而論,香港是遠墜後於上海所具之優勢的。當年香港的經濟活動優勢,只在於地處接近珠江出口,唯珠江由廣西流至廣東,流經的不過是中國最貧瘠的不毛之地,並無穿過中國主要的經濟地帶。反觀上海,位鄰長江出口,而長江流經的七省,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富裕的區域,特別是長江下游的江蘇、浙江兩省,更是全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命脈所在。

在清朝時,單從江蘇、浙江兩省,已可徵得全國賦稅收入的四成,經濟地位舉足輕重。在文化文教層面,這塊傳統上稱為「江南」的沃土,絕對是文化薈萃之地,孕育出的狀元和進士,多得數也數不清。反觀廣東省,處於文化邊陸,這麼多年來僅出了一個狀元倫文敘,珍罕程度足令廣東人歌頌了三百年,再往下數,也只得一個「南海聖人」康有為而已。

江浙地傑人靈,遠的不說,就算是近年,也是人才輩出。當代七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朱棣文、丁肇中、李遠哲、崔琦及高行健等,其中三人就是祖籍江浙。數學大師陳省身、華羅庚、被譽為「居里夫人第二」的物理學家吳健雄、「光纖之父」高鯤,這些輩聲中外的大學者,莫不是江浙人士。江浙人口約一億三千多萬,只佔全國總人口十分之一,人才輩出的比例實是異常地高。

人才既多,發展經濟便容易得多。整個江浙地區的優秀人才盡朝大城市上海湧去,上海很自然地成為人文薈集之地,而對外航運方面,上海面向太平洋,是日、韓、美航線必經之道,所以兩相比較的話,上海實較香港更具優勢。
註七:「八議」出自儒家經典《周禮》,原文叫「八辟」,漢朝時開始採用,改叫「八議」,即是判刑時八種值得商議的情況。當時只是以慣例的形式在判刑中出現,直至魏朝時,才正式列入法典,之後一直被沿用至清朝。「八議」包括了: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勸、議賓。

註八:「十惡」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犯上了「十惡」罪行的人,按照法律是不能被赦罪的。
註十五:漢朝有一一八0個縣,情朝有一二五五個縣,唐朝有一二三五個縣,宋朝有一二三0個縣,元朝有一一一五個縣,明朝有一三入五個縣,清朝有一三六0個縣。
註二十一:苗族在雲南的叫「猓」、在四川的叫「棘」、在廣東和廣西的叫「獞」和「黎」、在湖南和貴州的叫「猺」。
註二十五:突厥人是匈奴人的一系分支,在情唐時代,是中國北方的強大敵人。唐朝中葉,中國人把突厥人趕到中亞。十三世紀,突厥人鄂斯曼(1258至1324)領導的國家在中亞崛起,他的後代經過了三百年的努力,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威名赫赫的鄂斯曼帝國。歐洲在工業革命後主宰世界,鄂斯曼帝國變成了「近東病夫」,終於在一九二二年解體,只剩下其核心部分,就是今日的土耳其。今日的土耳其人和中國新疆的維吾爾人,同屬突厥人的後代,所謂的「疆獨」,就是在土耳其的東方,成立一個突厥人的民族國家,稱為「東突厥斯坦」,而土耳其就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最大支持者,在土耳其的維吾爾人,早在那裏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流亡政府。
清朝乾隆年間的一位狀元秦大士曾在秦檜墳前賦詩曰:「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檜」(sabina chinensis)是一種優良木材,木質細緻、堅實,不易腐爛,兼且有香氣,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名字,但是由於出了秦檜這個大漢奸,所以自宋迄今,再沒有人起用「檜」這字作名了。
中國人痛恨秦檜夫婦,恨得要把兩條麵粉併在一起放下油鍋來炸,用意即「油炸檜」。這香脆美食:就是今日常與白粥配食之「油炸鬼」也。

早在我的少年時代,已遍閱眾多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從《論語》到《孟子》,從《詩經》、《楚辭》到《唐詩三百首》,從《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到《紅樓夢》,從《史記》到《資治通鑑》等,後者更是反覆重讀十多遍,讀得滾瓜爛熟。

古書讀得多,自己的思想,難以不溶進中國的文化裹去。假若不是對中國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又怎會沉迷?反過來說,如果不是沉迷於中國的文史哲學,又怎會對中國有著這樣深厚的感情?

近年忽然如洪水驟至般湧現大批所謂「愛國人士」,他們聲聲愛國,卻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我不禁質疑,他們對中國的感情,究竟有何基礎、始於那裡?

如果拿男女關係以作比喻,他們的「愛情」,是「一見鍾情」式的,只是一份盲目的、情緒化的、沒有基礎的愛,一頭栽進了,對對方所有缺點置若罔顧。而我所取的「愛情」,卻是細水長流、聚沙成塔,基礎在於深厚的認識,既接受她的優點,也完全知悉她的缺點,由感情,慢慢地、慢慢地,演變為不渝愛情。

近一百年,最嚴厲批評中國文化的人,從胡適到魯迅、李敖,可以說,他們的出發點是知之深、愛之深,因而責之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亦遠遠高於那大批所謂「愛國人士」。


中學時代,對我思想影響相當大的,是李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李敖在台灣主理《文星雜誌》,以其犀利文筆狠狠批判中醫、大學教育及老年人「霸著毛坑不拉屎」(不肯交棒給年輕人),以至於鼓吹「全盤西化」,引起了一場激烈的文化論戰,李敖就以一雜誌之力,筆戰群雄。「文星之役」可說是繼胡適的「新文學運動」之後,最後的一場的中西文化論戰了。到了七十年代,也沒有人再提及這題目了。

李敖中國文化造諳極高,唸小學時已深受錢穆賞識,胡適更對他推崇備至,甚至連罵他「小瘋狗」的國學大師徐復觀,也不得不承認李敖的「古書讀得比誰都多」。至於文筆,李敖自誇為「五百年來和五百年後,中國人寫文章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和李敖」。他的觀點,對當年的我影響至深,既開拓了我的思路,也奠定了我對中國文化的思想。當然,經過三十多年後,我閱讀了大量書籍,對中國文化又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對二十出頭時的所思所想作了不少修正,但李敖對我的影響力,仍然是難以磨滅的。


首先的不同,是各秉持一元社會與多元社會信念。正如先前所述的大一統帝國,繼而產生了大一統教會,強迫全體人民接受大一統的思想,當大家朝著同一方向前進,人民便不會各有各想、各有各做。對整個社會有利的事,多提多讚;對社會不利的,則絕口不提,這樣子,資源不會內耗,國家理論上進步更大更快。

毛澤東在一九四二年,主持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向文藝工作者就文藝作品的任務和正確發展路向作出明確指導。毛澤東認為,文藝作品既是「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也是「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隨之衍生的有五大問題,分別是: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及學習問題。

在立場方面,文藝作品要「站在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立場。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政策的立場。」

在態度方面,文藝作品既要歌頌、也要暴露,問題是視乎對甚麼人。對敵人,要「暴露他們的殘暴和欺騙,並指出他們必然要失敗的趨勢‥‥」;對統一戰線的同盟者,要「有聯合,有批評」;對人民群眾,就當然要力加讚揚了。


在工作對象方面,文藝作品的對象是工農兵及全體幹部,學生也是重點對象。但這些學生,並非「舊式學生」,而是黨的末來幹部。

在工作方面,文藝工作者必須熟悉工人、熟悉農民、熟悉士兵、熟悉幹部,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思想感情要跟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決不能脫離群眾、生活空虛。

在學習方面,文藝工作者必須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也要學習社會,研究「社會上的各個階級,研究它們的相互關係和各自狀況,研究它們的面貌和它們的心理。」

簡單點說,毛澤東對文藝工作者的指導,就是「文藝服從政治」,就是「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這種想法,就如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文以載道」——— 做文章的目的,在於灌輸正確思想。

共產黨的「文藝服從政治」立場,是一個極端,剛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他主張的「冷的文學」,又是另一個極端。兩者的態度恰好背道而馳。
高行健認為,「文學原本與政治無關,只是純然個人的事情,一番觀察,一種對經驗的回顧,一些臆想和種種感受,某種心態的表達,兼以對思考的滿足。」所謂「冷的文學」,就是「對於大眾,或者說對於社會,不負有甚麼義務」,有異於「那種文以載道,抨擊時政,干預社會,乃至於抒懷言志的文學。」
毛澤東、高行健、謝小婷三個人對同一件事(文學),居然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我是唸歷史的,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可以把箇中的原因清楚地詮釋出來。

毛澤東生於亂世,當時列強入侵中國,所有的知識份子均汲汲於如何救國、如何使中國強大起來,「經世致用」是他們共同兼唯一的思考方向,到了毛澤東主持「延安文藝座談會」時,更是正值中日抗戰的緊張當兒,中國處於存亡關頭,很自然地,甚麼都得為政治讓路。換句話說,中國人面對亡國之憂,只有感懷救國的文學,才能引起大眾的興趣,難道到了國破家亡、性命堪虞的時候,人們還有閒情逸致去欣賞風花雪月的詩詞文章、或小說戲劇嗎?

高行健成長的時代,正值毛澤東執政,整個中國的文藝路線,就是「延安文藝座談會」所訂下的政策之延續,就是「文藝服從政治」,文藝應該「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有些作品,雖具藝術性,但內容卻不符合政治標準,按照毛澤東的說法:「內容愈反動的東西而又愈帶藝術性,就愈能毒害人民,就愈應該排斥。」高行健主張文學應著重個人自由,不應涉及特定主義,正是對當年中國文藝政策不滿,因而產生的反抗和修正,這種心態,正如古代的印度人,信奉階級嚴格劃分的婆羅門教,佛祖釋迦牟尼(註九)卻創立了「眾生平等」的佛教,教義非但主張人人平等,連人和所有的生物也平等,這正是對婆羅門教的反抗和修正(註十)。

謝小婷所處的時代背景,同毛澤東和高行健又有不同。九七前後的香港,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最繁榮的世代,社會上充滿了靡靡之音,坊間流行的文字作品,不外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亦舒和張小嫻的愛情小說、倪匡的幻想小說,又或是蔡欄的遊戲文章,作為一名「有志於學」的年輕人,面對淺薄的香港文學,目睹文字作者對家國漠不關心,她有所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她對高行健的批評,正好反映香港人和內地人所經歷的是大不相同的歷史。
從毛、高、謝三人的分歧,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時代,對同一事件有著不同的看法。

其實,藝術、表達形式、人類思想,三者是分不開的。藝術可以是文字、可以是音樂、可以是圖畫、可以是電影,甚至可以是行為,但卻不能脫離表達形式而存在。此外,藝術也是感情的表達,但沒有思想的話,那來感情可言?而且,這思想還必須是人類的思想,因為若非跟人類思想有關,人類根本不可能產生共鳴。就算以精神病人為主角的《狂人日記》,以星球人為主角的《小王于》,以狗隻為主角的《野性的呼喚》,寫的都是人類的感情。

「文以載道」傳統上是指思想上、政治上、或是經濟上的「道理」,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但假若是泛指人類的思想和感情,那麼「文以載道」,也可成立。

毛澤東和謝小婷的意見容或末百分百相同,但大體上是十分一致的,說穿了,就是強調文藝的「教化功能」,著眼於這功能的短期效益。

「教化」兼具兩項功能,一為推廣知識,二為輸入價值觀。然而,傳播知識或價值觀,頂多算是教育一種,稱不上是藝術。藝術關乎美感共鳴:是作者和受眾之間、受眾和受眾之間的心靈交流,若體味出藝術品內含的訊息,內心自然興起共鳴,例如達文西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和米開安基羅的《大衛》雕像,皆是美的傑作,但美感之外,「教化功能」就或許談不上了。
說到輸入價值觀,則共有三種可能性,一種是統治者相信的,另一種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相信的,最後一種,則是只有小眾相信、或者是剛剛才被一位或一小撮前衛思想者想出來的新價值觀。

毛澤東和共產黨斷言「藝術」要做到的,正是輸入第一種價值觀。在香港,仍然有很多人主張藝術必須兼及第二種價值觀,所以敗壞社會現今道德的藝術品,例如露出男性性器官的雕像,依然不容於香港。
毛澤東認為,藝術必須維護現有的價值觀,或者是現時革命者統治階層的價值觀。謝小婷認為文字有教化和普及知識的作用。兩人對「文以載道」的概念,就是只看短期利益,忘卻了長期上,藝術對人類的思想、感情可造成的影響。

藝術不一定必須有「教化」的作用,但卻必須有特定思想,單純為藝術而藝術,沒有思想、沒有感情,作品只淪為軀殼,不會存有令人產生共鳴的靈魂。高行健說得好:「文學原本就是個人的事情,不妨可以當作個人的一番事業來做,也可以只抒情遺興,或佯狂臆語、自我滿足,當然也還可以干預時政。要緊的只是別強迫他人,自然也容不得強加的限制,無論這限制以何名義,國家還是政黨,民族還是人民,將這類抽象的集體意志賦予權力的形態都只會扼殺文學。」

從上面的一段話可以看出,評高行健的藝術主張是脫離社會的純藝術,未免誤解了他,他只是認為藝術是個人思想和感情的表達,不應該被政治干預,僅此而已。如果要我從毛澤東、高行健、謝小婷三人當中,肯定一種藝術立場,吾從高。



直至今時今日,國內的輿論、宣傳以及文藝政策,或已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涉及最高層次時,仍然採用一元化的思想去加以管治,由國家統一控制。文藝作品縱使不須再「為政治服務」,但一定不能攻擊政府(例如批評江澤民),不能「毒害人民思想」(例如色情刊物、或鼓吹迷信的神鬼之說),更加不能同國家的政策相違背(例如鼓吹台獨),因此,言論自由仍然是「有限公司」。
西方國家自十七世紀中葉、自由主義之風刮起後,意識形態便漸漸走向多元文化。自由主義鼓吹的是個人權利,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自由,儘管這些意見未為當時社會接受。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是法國大儒伏爾泰的名句:「我不同意你的說話,但我拼死也要維護你說這話的權利。」(註十二)

多元主義者相信,大家若將內心所思所想自由地表達出來,不同的思想可以互相衝擊,從辯論中可以尋出真理,雖然辯論的過程或會消耗一定的社會資源,但到了最後,社會終會有所得益。
一元主義者則認為,把言論和意識形態統一起來,社會的爭論少了,便可以減少資源內耗。但他們忘記了,在統一過程中,已經虛耗了大量的資源在鏟除異己上,無異於「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統一言論和意識形態之後,因為新的想法不會被承認,人民也無心再創作新事物,人民創作性遂付諸闕如。
順帶一提的是,在古時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最大型的民間節日均訂在冬天,原因是冬季為農閒日子,人們不用幹活,遂有大量時間好好慶祝節日。如果訂在春天下種時期,一連七天地慶祝,豈非「阻住溫食」?
皇甫謐計算的,則是華夏文化的起源日子,因為在黃帝之前,還有天、地、人等「三皇」,以及有巢、燧人、伏義、神農等「四氏」也。
任何新思想,初期一定只是少數人的聲音,而且十居其九點九都是錯誤悖論,徒是種種胡思亂想,在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的同期,不知出過多少過怪人、瘋子,胡言亂語過多少千奇百怪的謬論。但假若剝奪這少數人發言的機會,不容許大量既無聊又無用的雜音出現,那麼真理便無從在其中滋生,杜會便會僵化,不可能再有進步。

正如先前提到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乍看乍聞似乎十分有道理,對杜會似有莫大好處,但這些好處,是即時的、短期的,還是長遠的、長期的呢:即時好處,不一定有短期好處,更加不一定長期地有好處。「文藝為政治服務」這政策,在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當刻及隨後一段日子,無疑幫助中國人培養愛國及反日情緒,也幫助到中國人培養對共產黨的好感,前者對國家有利,後者對共產黨有好處,至少給人的初步印象是如此。但長期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之後,共產黨成為了執政黨兼且是法定唯一合法執政政黨,人民的思想便因「一言堂」文藝政策而受到桎梏,不但思想日漸僵化,有些人更苦於無法自由創作而對政府生出怨怒,這對政府沒有好處,對共產黨也沒有好處。

又例如中國在一九八0年開始推行「一胎化」政策,當然以中國人口之多(當時已經超越了十億人)、人民之窮困(當時的人均生產值只得二百美元)、天然資源之貧乏(只佔全世界可耕地的百分之七),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是必然要走的路。可是,政府究竟應該採用甚麼方法來控制人口呢?是集思廣益地、先讓人民自由討論、反覆辯證,用「真理越辯越明」的方法去得出結果,還是由中央集權英明決定,以一紙行政命令便強要全國遵行好呢?

沒有人反對中國必須要控制人口增長,「一胎化」政策也的確有效地壓抑人口上升。但「一胎化」政策執行了二十年,許多先前思慮不及、意想不到的後遺症便紛紛浮現。
例如農村父母大量私下謀殺初生女嬰:日積月累下,出現越發惡化的男多女少局面。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公元二千年的人口普查,得出讓人憂慮的統計數字:新出生男女嬰孩的比例已經到達了一百一十七此一百(註二十);兩性人口比例極不平均,許多男性將會無法找到對象,對他們既不公平,也對他們的心理及生理有著極深影響,這將危害到社會的安定。近年人口販子活躍,大量拐帶、販賣少女到鄉間作新娘,這正是「一胎化」政策的副產品。

另一現象是社會出現了大量獨生子女,物以罕為貴,這些新生代自然獲父母無限嬌縱溺愛,另一方面,成長歲月缺少兄弟姐妹倍伴,心理上或多或少與上一代人有別,社會上有十個八個、一千個一萬個獨生子女,大概無甚問題,但如果整整一代人,極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對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誰也說不上來,但肯定不會是好的現象!

以上所論的,還只是中期性的壞影響,以更長遠的目光去審視這政策,便可看出更大弊端:一個獨生子跟一個獨生女結合,他們之上,有兩對父母,合共四人,有四對祖父母及外租父母,合共八人,所以成婚組織家庭時,很可能要供養十二位老人家,加上養育子女使費,對於他們,這是何等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於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將是難以瀰補的大災禍。
多元性社會,有的是言論自由、及宗教自由。我們自幼受的教育,是理性、科學的,用中國共產黨的說法,是「唯物」的。而宗教顯然是屬於另一範疇的事物,是「唯心」的,不能單憑科學驗證方法,去分析其真假。
中國憲法的第三十六條除了寫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之外,後面還有一段「奇怪的」條文:「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破壞社會秩序」是全世界任何國家的法律均不容許的事情,就算沒有「利用宗教」,難道又是合法的嗎?「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則比較難明白了,吸食大麻、搖頭丸是「損害公民身體健康」,這沒有錯,但也沒有甚麼宗教會向教徒鼓吹服食危險藥物的,再說,「損害公民身體健康」本來就是犯法的,根本不用與宗教扯上關係。照中國官方傳媒的宣傳看,法輪功根本治不了病、也健不了體,但中國官方可沒有斥法輪功會練壞身體,練後會走火入魔、吐血或生癌喪命,與「損害公民身體健康」云云,似乎扯不上關係。

至於「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原旨主要是防止宗教團體辦學。很多宗教團體熱心興辦學校,趁兒童心智尚未成熟,盡早貫輸他們宗教思想。這固然是宗教傳教手法,但同時也促進了人民的教育,正是「一家便宜兩家著」,所以很多國家都歡迎宗教團體來辦學。而近代教會學校亦十分「識做」,不會在校內「硬銷」宗教,免惹家長學生反感,而是盍與乎來,本著辦學可以加強美善形象,總會有「魚」游來入教。我在筲箕灣的慈幼小學及中學唸書,上堂前聽一課宗教道理,便能享用牛奶和豬仔包作早餐,但多年下來,始終沒有領洗,教會亦沒有強迫我入教。

在中國,政府一向包辦教育,並在課程中加入了共產主義思想,致力把尚在求學期的下一代納為黨員,這種招攬新血手法,其實與教會辦學的本質一般無二。教會既然是共產黨招攬新血的競爭對手,也就難怪中國政府要獨佔教育這門「生意」,不肯與教會「利益均霑」了。

說到「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最大的用意,是防止羅馬天主教廷介入中國的政治。羅馬天主教廷統治的梵諦岡是一個獨立國家,地球上的天主教徒超過十億人,是世界屈指可數的權力中心。中國禁阻梵諦岡介入中國的政治,也不容許回教、摩門教,以及其他「總壇」設在外國的任何宗教介入中國政治,主要是由於宗教是一種強烈和不經理智的感情,北京當局不能容忍中國公民向境外(不能控制商權力中心效忠,以免萬一被人利用向政權挑戰。有此考慮,便有了這一段條文。

法輪功在本質上,是中國的民間宗教。但教主李洪志老早移民美國,並入籍成為美國公民,法輪功的「總壇」也設在美國。照中國憲法的解釋來看,說法輪功是「外國勢力」,也無不可,至於憲法上這一條文是否合理、是否「惡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基本法》第二十七條也規定了「香港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開傳教和舉行、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宗教大可「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即是教會可以自由辦學,基督教、佛教、回教,甚至是孔教,也在香港大搞學校,至於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和浸會大學的基督教背境,以及能仁學院的佛教背境,更是大家熟知的事實了。「外國勢力」支配香港的宗教活動,也是容許的,基本上,香港絕大部分的教會,只是「分壇」一類,「總壇」全設在外國,若把外國的宗教勢力全部逐出香港,將會令香港教育暫時解體。

香港是多元社會,容許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因為文明自由杜會均主張思想無罪,只有行為本身才可被定罪。若該宗教的實質行為是百接教唆犯法,如殺人、強姦、賣淫、推翻國家等等,才算是觸犯法例,例如美國的大衛教派囤積軍火,企圖推翻政府,日本的喃昨真理教在地鐵站放置沙林毒氣等行為當然觸犯法例,但就大衛教派和哺件真理教的教派和教義本身,卻是合法的。法輪功的教義究竟是荒誕不經,抑或是大有道理,與它是否邪教並無相干,最重要的是,它究竟有沒有犯法?董建華評它「多少有邪教的性質」,究竟基於甚麼理據b其中主要一點,是認為法輪功基木上是抄襲、竄改佛教而來。


人類從崇拜靈魂而至崇拜代表他們種族的圖騰,漸漸地人類開始信奉人格化的神,並且按照自己的形象去造神,宗教也就成為了人類的必需品,正如法國大儒伏爾泰所言:「神就算不存在,也有必要製造他出來。」(Si Dieu n, existait pas,il faudtait I,inventer.)




無論古埃及、古希臘和古中國的原始宗教,均是滿天神佛,脫離不了「萬物有靈論」,比較具近代宗教理論架構的,是古印度的婆羅門教。

大約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同現代歐洲人同一個祖先的印歐民族侵入了印度吹大陸,印歐民族與印度土著兩者的宗教文化匯合後,便成為了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是「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吠陀》(Veda)的意思是「知識」,四部《吠陀》就是四本最古老的宗教文獻,最早的部分大約寫於公元前六千年,在公元前二千年至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結集成書。

第一部是《梨俱吠陀》,內容是歌頌神的詩歌,第二部是《耶柔吠陀》,內容是祭祀儀式,第三部是《娑摩吠陀》,內容是歌譜,以上三部合稱為「三明」,是對神的「擦鞋寶鑑」;第四部是《阿闥婆吠陀》,內容是咀咒敵人、為己消災的巫術咒語,在層次和地位上,自然較低一籌。追四本《吠陀》,相等於猶太教的《摩西五經》,是婆羅門教之經典。

三大綱領的意思為:1《吠陀》是由神傳給人類的;2無論做甚麼事,都必須先舉行祭祀儀式,因為天界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3婆羅門是最高的種姓。

婆羅門教教義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因果論」和「輪迴論」。所謂「因果論」,即指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在來世有所回報,好事做得多,來世便可以投胎當高種姓的人,壞事做得多。來世只能投胎成為低種姓人:

甚至淪落為畜生、昆蟲。「輪迴論」則是生生世世,不停的投胎,像車「輪」一樣不停的「迴」轉,循環不息。

大家可以看出,「因果論」和「輪迴論」是兩種互為表裏的理論,沒有輪迴論的話,所有因果便要在現世結算,是耶非耶無所遁形,很易被証明為謬誤,同一原理,沒有因果論的話,輪迴的不平等性便會受到挑戰,怎樣決定誰轉生為天神?誰轉生為畜生?只有以因果解釋才可服眾,套句《中庸》的說法:「不可以須臾離也。」從婆羅門教徒的角度看,有因有果、生命不滅,固然是世間的其理,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一套宗教理論正好為種姓制度提供了合理性,低種姓的人只要規規矩矩做人,來生便可有「升級」為高種姓的機會,這樣會令人民更加容易臣服於統治階層,不會隨便反抗或暴亂。


四本《吠陀》本集:是用印歐民族最初進入南亞次大陸時所使用的方言所寫,到了公元前十世紀,印度人已經失去閱讀這些「古文」的能力了。於是「吠陀專家」,便以當時通用的梵文來解釋《吠陀》,是為「婆羅門書」。

流傳今日的「婆羅門書」一共有十五部,每部《吠陀》都有自己的「婆羅門書」,而集所有「婆羅門書」於大成的,就是最後期的《奧義書》(註二十一)。

《奧義書》主張精神修練,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這顯然已超越了婆羅門教先前所追求的「祭祀萬能」(前者靠自己修練,後者則是靠求神施助),這是從「萬物有靈論」轉換到哲學的境界,因此印度人把《奧義書》稱為「吠檀多」(vedanta),即是「吠陀的最高境界」。

但世上事物往往在盛極時埋藏下衰落的種子。《奧義書》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成書,是為婆羅門教的高鼎盛期,但這時婆羅門教也開始分裂了。

分裂出的一方是正統的婆羅門教,另一方則是改革派,當中又分裂為許多個小流派,後來佛教稱此為「九十六外道」或「六十二見」,耆那教則稱此為「三六三見」。這有點像天主教分裂出新教,新教再分裂為數不清的支派,當中前因後果在後文會再提及。

當時婆羅門教這個分裂局面稱為「沙門思潮」,沙門即出家人、到處隻身漫遊的,或在森林苦修的人,以《奧義書》為思考根本,希望想出、得出終極真理。
當時無論婆羅門和沙門也採用「苦行」來自我修行,例如多天不進食、不喝水,又或是單腳站立、睡在荊棘旁等,想出種種虐待自己的方法,這也是「瑜珈」的起源。
佛陀悟出的道理,簡單說來,是修行的過程為「中道」,即是不作苦行,也反對任情縱慾,對人生的解釋是「四諦」(四種真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苦諦是生、老、病、死、優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所欲不得這「八苦」,總之,人生就是苦不堪言、苦不足道。
集諦是解釋苦諦的原因。世界上的事物,無不有因有果,因果在佛教的術語叫「因緣」,是五種現象的混合。這五種現象就是「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色」是客觀上的物質,「受」是肉體上的體驗和感受,「想」是思想,即精神上的活動,「行」是行為,「識」是知識,但這知識不等於現代人一般理解的知識,而是包括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藉著見、聞、嗅、味、觸、思維所得出的種種記憶。

滅諦是「涅樂」,「涅樂」是梵文音譯,意譯為「圓寂」。在非佛教徒的理解,涅樂就是死亡,但照佛教的理論,死亡是輪迴,而涅樂則超越了輪迴,一個人涅繫之後,便可以成佛,不用再生生輪迴下去了。

道諦是通往涅繫的方法,可總結為「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簡而言之,就是依足佛教的教條去思想去行事的話,成佛指日可待。

佛陀得道後,在鹿野苑碰到了五個人,對他們演說了三次法,是之為「三轉法輪」,五人立刻信奉了佛理,成為佛陀第一批信徒,號稱「五比丘」。佛教的男信徒叫「比丘」,女信徒叫「比丘尼」,這就是「尼姑」稱謂之來由。

佛陀三十五歲得道,隨後的四十五年,每年有九個月雲遊四方傳揚佛理,年中休息三個月,因為佛陀清楚明白,苦行無益。齊集信徒謂之「僧伽」,意即「集會」,參加「僧伽」的人,逐叫做「僧人」。順帶一提,我們現在慣稱的「和尚」,本來是得道僧人的專用名詞,但因為「銜頭澎脹」,中國人逢人稱經理、手抱幼童尚且尊稱「大佬」,所以漸漸地,普通的僧人也喊作和尚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僧團並不崇拜偶像,而且還可以吃肉,因為比丘的日常吃用,是靠著施主的布施,施主施捨飯菜,僧人便吃到了飯菜,施主布施的是肉,比丘便有肉可吃了,施主請僧人到家裏作客大魚大肉,僧人便大魚大肉吃一頓了。佛教徒只是戒殺生,並非戒吃肉。

佛陀有一名堂弟叫提婆達多,提倡「頭陀行」,即是苦行修練:只能持缽乞食,不能到施主家裹吃飯,也不能自己煮食‥只能露天居住,不能宿於房舍;只能茹素,不得吃章;只能穿「糞掃衣」(用破布縫成的衣服),不能穿普通的衣服‥‥。由此可見,現在佛教徒所信奉的一部分戒律,其實是提婆達多的異端。當然,異端如果有足夠的人信奉,也便能夠成為正教,就這一點,我將舉更多例子加以說明。
由於佛教內部對教義和戒律產生分歧,於是分裂為許多教團,後稱為十八部或二十部,是為部派佛教。佛滅後五百年第二次靈山結集,遂有大乘佛教(把以前佛教稱為小乘);乘者即「船」,佛教指人生為一苦海,從此岸登彼岸便需要「乘」,小乘可讓修行者得到解脫,大乘則除了個人解脫外,還可讓眾生坐上此船同登彼岸,這也可說是兩者最大分別;大乘宗教性較強、較多具體崇教諸如拜神等行為,小乘則較為哲學性。
佛教由古印度境流向外,傳到中國後,對中國本土宗教影響甚深,而中國化了的佛教,經歷種種不同階段及途徑,出現了漢化、藏化和傣化等的不同,在其他國家也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傳入中國大部份地區、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的,以大乘佛教為主,其經典主要屬漢文系統,而傳入中國的西藏、內蒙和西伯利亞一帶的,則為西藏佛教,俗稱喇嘛教,經典以藏文系統為主。而傳入今斯里蘭卡、緬旬、泰國、柬埔寨及中國傣族地區的,則以小乘佛教為主,經典屬巴利文系統。單在中國本土,佛教自於西漢傳入、魏晉南北朝發展、隨唐鼎盛,已先後發展出淨土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及密宗等等宗派;又尊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的道家(道教、後在元朝分裂成正一、全真兩大教派),當中也充滿了佛教原有名詞,無論教理及修道之法皆可尋根於佛教,所以道教又算是佛教又一變種。
現今基督宗教崇奉之耶蘇基督,並不能得到猶太人承認為真正彌賽亞,其死後流傳於世的教義,反在非猶太商人間流傳,這是由於耶蘇基督門徒保羅以希臘文傳教,得到非猶太裔的廣大貧民及社會低下族群歡迎,寄望信教得以幫助自己脫離貧困、及基督再臨世上毀滅世上一切不義;由保羅一手興盛起來的教派,同猶太教徹底分裂,成為現今的基督教。
其實古今中外各家各派宗教,說得好聽的是互相承繼,難聽的就是互相抄襲,斥法輪功抄襲佛教、應歸類為邪教一類之說是空洞無力的,概現今通行世界的大宗教又何嘗可以洗脫互相抄襲之嫌呢,根本所有宗教也沒有完整原創性,所以攻擊法輪功抄襲佛教故為邪教之說是無法成立的。
香港目下困局:港人與北京政府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起因由於中西文化意識形態有異,一方長期受西方(英國)多元杜會思維影響,另一方則緊抱一元社會文化,彼此不能理解對方背後思路,港人與中國政府遂嫌隙頻生、猜疑迭起。

舉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涉嫌倒董(行政長官董建華)逆中(中國)為例,港人對任何言論都看作是百花齊放的言論自由,是一本正經抑或是嬉笑怒罵,是民間意見抑或是官方立場,是私營團體抑或是公管機構,盡可暢所欲言,再偏鋒的言論也見怪不怪、視作等閒,傳媒就事加以批判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嚴防杜會分化力量、力求國民思想統一的中方,自然覺得港人全心作對,刻意與政府打對台,今政府施政為難;香港的愛國者,不論是由於逢迎北京或真的是受傳統思維影響,屢屢凜然憤斥港人思想混亂、思路混淆,認為批評港府或中央全是敵意舉動,標籤異見者為反中亂港之徒。但港人不能接受一元思想指導,認為社眾或傳媒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是毋庸質咎的基本權利,事實上,現今港府根本仍是行政主導,立法會囿於選舉機制無法真正代表民意,政府任何政策都能夠在立法會順利通過,社眾或傳媒的異議其實毫無左右局面的能力,只能造成一些噪音而已,非但對特區政府施政無礙,反而更能顯彰一國兩制的成功,和令當權者更能掌握民情脈絡。傳媒天賦監察政府力量,但能者、理直者是不怕傳媒挑剔的,君不見美國林肯總統昔時被報章傳媒譏諷為「愚驢」,但林肯有否就此倒台,其聲譽、一生功蹟是否就被傳媒踐踏毀掉?
稱為「五明」的高級人學問分為:「聲明」,即是音韻訓話,「巧明」,即是工藝技術,「醫方明」,即是醫學,「因明」,即是邏輯推理,「內明」,即是哲學。




把地球歷史縮成一日

時間                       重要事件                        距今時間

12:00   am           地球誕生                                    四十六億年
5:44    am           淺海中出現首個細胞                  三十五億年
6:47    pm           海澡出現                                     十億年
8:21    pm           第一種無殼生物在海洋出現        七億年
8:51    pm           三葉蟲出現                                  六億年
9:23    pm           脊椎動物出現                              五億年
9:56    pm           陸上開始有動物                          三億九千五百萬年
10:50   pm           哺乳類動物出現                         二億二千五百萬年
10:58   pm           恐龍統治地球                             二億年
11:40   pm           恐龍滅絕                                     六千五百萬年
11:58:48 pm           人猿出現                                  三百萬年
11:59:24 pm          人類文化誕生                           一萬年  



搞笑^○^啦
发表于 2007-11-2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刷屏是不?整那么长。。。看不进去
看图说话
发表于 2007-11-2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7楼 的帖子

我的平台也可以5个点止损啊
发表于 2007-11-2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7楼 的帖子

h: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7-2 00:36 , Processed in 0.0562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